物种信息浏览

中文名称:早园竹


中文其他名称:
拉丁名:Phyllostachys propinqua McClure
分类学概念出处:Phyllostachys propinqua McClure in Journ.Wash.Acad.Sci.35:286. f. 1.1945.et in Agr. Handb. USDA No. 114:49. ff. 38,39. 1957;
异名:

竿高6米,粗3-4厘米,幼竿绿色(基部数节间常为暗紫带绿色)被以渐变厚的白粉,光滑无毛;中部节间长约20厘米,壁厚4毫米;竿环微隆起与箨环同高。箨鞘背面淡红褐色或黄褐色,另有颜色深浅不同的纵条纹,无毛,亦无白粉,上部两侧常先变干枯而呈草黄色,被紫褐色小斑点和斑块,尤以上部较密;无箨耳及鞘口繸毛;箨舌淡褐色,拱形,有时中部微隆起,边缘生短纤毛;箨片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绿色,背面带紫褐色,平直,外翻。末级小枝具2或3叶;常无叶耳及鞘口繸毛;叶舌强烈隆起,先端拱形,被微纤毛;叶片披针形或带状披针形,长7-16厘米,宽1-2厘米。笋期4月上旬开始,出笋持续时间较长。


国内分布:产河南、江苏、安徽、浙江、贵州、广西、湖北等省区
国外分布:1928年由广西梧州西江引入美国
生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