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信息浏览

中文名称:灰柯


中文其他名称:椆木、椆壳栗(湖北),棉槠石栎
拉丁名:Lithocarpus henryi (Seemen) Rehd. et Wils.
分类学概念出处:Lithocarpus henryi (Seem.) Rehd. et Wils. in Sarg. Pl. Wils. 3: 309. 1916; A. Camus, Chenes 3: 1045. 1954, Atlas pl. 488, f. 10-19. 1948, pro parte, excl. Wilson 543a et A. Henry 5805, 5805a et pl. e Omei;
异名:Pasania henryi Quercus henryi

乔木,高达20米,芽鳞无毛,当年生嫩枝紫褐色,二年生枝有灰白色薄蜡层,枝、叶无毛。叶革质或硬纸质,狭长椭圆形,长12-22厘米,宽3-6厘米,顶部短渐尖,基部有时宽楔形,常一侧稍短且偏斜,全缘,侧脉每边11-15条,在叶面微凹陷,支脉不明显,叶背干后带灰色,有较厚的蜡鳞层;叶柄长1.5-3.5厘米。雄穗状花序单穗腋生;雌花序长达20厘米,花序轴被灰黄色毡、毛状微柔毛,其顶部常着生少数雄花;雌花每3朵一簇,花柱长约1毫米,壳斗浅碗斗,高6-14毫米,宽15-24毫米,包着坚果很少到一半,壳壁顶端边缘甚薄,向下逐渐增厚,基部近木质,小苞片三角形,伏贴,位于壳斗顶端边缘的常彼此分离,覆瓦状排列;坚果高12-20毫米,宽15-24毫米,顶端圆,有时略凹陷,有时顶端尖,常有淡薄的白粉,果脐深0.5-1毫米,口径10-15毫米。花期8-10月,果次年同期成熟。


国内分布:产陕西南部(秦岭南坡)、湖北西部(三陕地区)、湖南西部(永顺、桑植等地)、贵州东北部(梵净山)、四川东部(巫山、奉节等地)。
国外分布:
生境:生于海拔1 400-2 100米山地杂木林中,常为高山栎林的主要树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