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信息浏览

中文名称: 圆盖阴石蕨


中文其他名称:
拉丁名:Humata tyermanni Moore
分类学概念出处:
异名:

植株高达20厘米。根状茎长而横走,粗4-5毫米,密被蓬松的鳞片;鳞片线状披针形,长约7毫米,宽1毫米,基部圆盾形,淡棕色,中部颜色略深。叶远生;柄长6-8厘米,粗约1毫米,棕色或深禾秆色,光滑或仅基部被鳞片;叶片长三角状卵形,长宽几相等,约10-15厘米,或长稍过于宽,先端渐尖,基部心脏形,三至四回羽状深裂;羽片约10对,有短柄(长2-3毫米),近互生至互生,斜向上,彼此密接,基部一对最大,长5.5-7.5厘米,宽3-5厘米,长三角形,三回深羽裂;一回小羽片6-8对,上侧的常较短,基部一片与叶轴平行,基部下侧一片最大,长2.5-4厘米,宽1.2-1.5厘米,椭圆披针形或三角状卵形,急尖头,基部阔楔形,有极短柄,二回羽裂;二回小羽片5-7对,长5-8毫米,宽约3毫米,椭圆形,短尖头,深羽裂或波状浅裂;裂片近三角形,全缘;羽轴下侧自第二片一回小羽片起向上明显缩小,椭圆形,长达2.5厘米,钝头,基部不对称,上侧截形并紧靠羽轴,下侧楔形,羽状深裂,裂片近三角形,先端钝;第二对羽片向上远较小,椭圆披针形,一回羽状,小羽片仅上缘有2-3片小裂片,下缘多为全缘。叶脉上面隆起,下面隐约可见,羽状,小脉单一或分叉,不达叶边。叶革质,干后棕色或棕绿色,两面光滑。孢子囊群生于小脉顶端;囊群盖近圆形,全缘,浅棕色,仅基部一点附着,余均分离。


国内分布:广布于中国华东和华南,也分布于中国湖南(江永)、贵州(兴仁、黎平)、重庆、云南(新平、南峤)。
国外分布:越南北部及老挝也有分布。
生境:生长在海拔300-1760米的林中树干上或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