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称:麻栎
中文其他名称:栎、橡碗树
拉丁名:Quercus acutissima Carr.
分类学概念出处:Quercus acutissima Carruth. in Journ. Linn. Soc. Bot. 6: 33. 1862; 陈嵘, 中国树木分类学200.图139. 1937; 东北木本植物图志220. 1955; 海志植物志2: 364.图474. 1965;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1: 457.图914. 1972: 秦岭植物志1(2): 82. 1974; 云南植物志2: 330.图102, 1-71979; 河南植物志1: 246.图298. 1981; 江苏植物志, 下册: 48.图794. 1982; 贵州植物志1: 117. 1982; 福建植物志1: 413.图370. 1982; 中国树木志2: 2328.图1176. 1985;
异名:Quercus lunglingensis Quercus acutissima var. depressinucata
Quercus acutissima var. septentrionalis
落叶乔木,高达30米,胸径达1米,树皮深灰褐色,深纵裂。幼枝被灰黄色柔毛,后渐脱落,老时灰黄色,具淡黄色皮孔。冬芽圆锥形,被柔毛。叶片形态多样,通常为长椭圆状披针形,长8-19厘米,宽2-6厘米,顶端长渐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叶缘有刺芒状锯齿,叶片两面同色,幼时被柔毛,老时无毛或叶背面脉上有柔毛,侧脉每边13-18条;叶柄长1-3 (-5) 厘米,幼时被柔毛,后渐脱落。雄花序常数个集生于当年生枝下部叶腋,有花1-3朵,花柱30壳斗杯形,包着坚果约1/2,连小苞片直径2-4厘米,高约1.5厘米;小苞片钻形或扁条形,向外反曲,被灰白色绒毛。坚果卵形或椭圆形,直径1.5-2厘米,高1.7-2.2厘米,顶端圆形,果脐突起。花期3-4月,果期翌年9-10月。
国内分布:产辽宁、河北、山西、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
国外分布:朝鲜、日本、越南、印度也有分布。
生境:生于海拔60-2 200米的山地阳坡,成小片纯林或混交林,在辽宁生于土层肥厚的低山缓坡,在河北、山东常生于海拔1 000米以下阳坡,在西南地区分布至海拔2 2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