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信息浏览

中文名称:假弯管马先蒿


中文其他名称:
拉丁名:Pedicularis pseudocurvituba P. C. Tsoong
分类学概念出处:Pedicularis pseudocurvituba Tsoong, sp. nov., in Addenda 412. ——p. curvituba Maxim. in Bull. Acad. St. Petersb. XXXII (1888) 578, et in Mel. Biol. XII (1888) 859, pro pane, quoad pl. Tibet bar., non Maxim. (1877): Limpr. in Repert. Sp. Nov. XX (1924) 242, pro parte
异名:

多年生草本,常稠密,高一般在15厘米以下,偶有发达之植株高达30厘米,干时不变黑色。主根强大,垂直向下,近端处有细侧根或分枝,长者达9厘米,根茎常存在,在主根与根茎相接处常有小鳞片若干轮,根茎有纵条纹,亦为垂直生长,多单条而比主根为粗,或有时分为两条而发出根叶两丛,粗者径达7毫米,长达4厘米,仅在极偶然的情况下主根在根颈下郎分多枝而无根茎存在。茎一般多条自根颈发出,与多数宿存之基叶成为密丛,在有分枝根茎的植株中则有与根茎分枝相等的丛数,但在地面上看时不易分辨,各丛中有一条主茎几直立,最早开花,其余者多倾卧上升,决不在中上部分枝,节仅1-2枚,连疏远的花轮合计也不超过4枚,节简长可达5.5厘米,在大植株中可达12厘米,有纵条纹及四条毛线。叶基生者柄长达2厘米,有膜质狭翅,茎生下部者柄亦长,中下部或上部的一轮则柄仅5毫米左右;叶片羽状全裂,大者长达4厘米,宽1.2厘米,一般较小,裂片5-9对,疏距,线形至披针形,羽状浅裂至半裂,小裂片锐头,有少数锯齿,多胼胝。花序有时下方一至二轮略有间断,一般穗状而密;苞片下部者叶状,向上很快变为卵状膨大而膜质,端有不规则亚掌状开裂而为缘色,甚短于花,上部者完全膜质而宽卵形,除小形缘色顶尖外均全缘;萼大,长达10毫米,前方开裂至一半或更多,脉10条,清晰,齿5枚,后方一枚较小,基部三角形全缘,端缘色而狭短,有不清晰之齿,后侧方两枚最大,较前者大1/3,宽则加倍,端有锯齿,前侧方两枚很斜,连于后侧方的一侧短,而另一侧则缘斜下以组成萼的深裂口,外方与管部均无毛,内方沿各齿之缘及缺口均有茸密之长毛;花冠黄色,长约17毫米,管极粗,约在中部向前膝屈,下方一段长5毫米,竟3.3毫米,上方一段向端扩大,自萼的缺口伸出,喉达5毫米,下唇长于盔,侧裂斜倒卵形,较横广椭圆而具有小尖的中裂大得很多,盔自管的上段仰起,其直立部分前缘上部有小缺状波折,含有雄蕊的部分很膨撇,背几圆形而徐徐转向前方,额不明显,前方由前缘与背线作近乎相等的渐狭而成为长约3毫米之喙,喙多少下弯,端多少膨大而薄;花丝全部有毛;柱头不伸出。蒴果长于萼1/3,斜卵形,锐头,下线伸直,上线弯曲,扁平,长18毫米,宽8毫米;种子扁平,椭圆形,种皮有细网纹,褐色,长3-3.5毫米。


国内分布:国青海昆仑山,鄂陵湖以北,柴达木盆地东南
国外分布:
生境:生在海拔4,300米河谷沙地